红色延安网:2016年暑假,10名科大学子组成赴北京(等地)织青「感悟知青精神•砥砺青春品质」实践团,用14天的时间奔赴西安、北京、上海、南京、黑河五地围绕知青展开访谈调研,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2018年暑假,13位科大人组成筑梦织青社会实践团,再次出发,奔赴延安延川、梁家河、康平村、永坪镇等地,收集老一辈知青故事,讲述新一代大学生村官事迹,构建两代人的知青文化专题研究。
前期成果
2018年,我们充分总结前人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再度起航,是对内容的扩展和升华,是对意义的重塑和再建,更是对精神的弘扬和传播。
实践背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席卷神州大地。
百万知识青年告别城市,走进农村,创造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知青精神。21世纪初期,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掀起了21世纪新一批大学生「知青」去基层工作的序幕。在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的引导下,截止2011年全国实际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已达20.9万名。
意义及目的
今日之大学生是建设明日之祖国大业的中流砥柱,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既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切实需要,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和基本条件。
我们将实践地定在延安延川、梁家河、康平村、永坪镇等地,通过寻找并采访当代「知青」——大学生村官,探寻他们离开繁华都市深入落后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心路历程。
在实践过程中将他们的故事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传播开来,让当今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当代「知青」,学习其品质,传播其精神。
让知青精神影响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深入基层,去往那些贫穷落后的地方,结合他们所学知识在当地有所作为,致力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上个世纪老一辈的知青们,到中一辈的大学生村官们,再到新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我们,是知青文化的传承,也是历史的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有所作为,要敢于有所作为,大水之中,必有大鱼,快速的时代如同恣意泛滥的洪水,当经受过洪水的冲刷、实践的磨练、社会的考验,才能成为那条一跃而起的大鱼。
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他的知青岁月时,在《梁家河》一书中提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们此次前往梁家河,就是要去学习习总书记口中的「大学问」。
7月22日,我们一行13人从陕西科技大学出发前往延安,将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分别前往永坪镇、梁家河、康坪村、延川县收集老一辈知青故事,访谈新一代大学生村官,参观知青景点体验知青生活,访谈知青所在地的群众,同时我们将用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及时更新实践状况。
实践团首先在团延川县委会议室与当地团委负责人进行了简短的活动对接。团队成员就实践团的活动方案、成员组成、行程规划和预期目标等方面做了介绍,同时希望地方团委能够对本次活动提供相关支持。团延川县委的负责人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并为我们详细介绍基层工作人员的情况,为我们活动的前期准备提供有利的帮助。
我们怀着敬畏与向往的心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决心磨炼自我、干出成绩,再次出发我们意志坚定、信心百倍。筑梦织青实践团,我们出发了。(通讯员:刘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