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搜索
走进梁家河     走进照金     知青动态     精彩纪录片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应贯穿育人全程

2018-09-10 23:25:47    来源:求是网    责编:常世民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并吸纳、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民族优秀文化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是我们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革命理想信念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西柏坡、沂蒙、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遗址圣地考察调研,他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文化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培育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优秀的革命文化传统,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根本准则。


  福建是红色文化基因培育和传承的重要精神宝库,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据统计,全省84个县(含市、区),有70个老区、苏区,其中原中央苏区(县)就有37个,革命遗址多达2683处,居全国前列。福建人民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有革命烈士6万多名,革命基点村3000多个,参加长征的子弟兵近3万人,他们谱写了伟大的古田会议精神和苏区精神,用生命和鲜血将红色革命文化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高校红色文化普及教育应贯穿于育人全程,发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实现红色文化基因培育与价值的传承。其关乎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突出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大学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红色文化基因的培育与传承能在精神上激励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其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在中国革命征程中,其彰显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和平建设时,其体现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而今,高校作为青年才俊的集聚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守望地,肩负着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基因的光荣使命。高校红色文化基因的培育与传承,正是让当代大学生理解、认同我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价值理念和深远意义,让当代大学生树立跟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且是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与意识形态较量形势下,高校红色文化基因的培育与传承,不仅能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能有效防止西方意识形态传播渗透,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好红色文化基因守护者和传承人。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肩负着国家使命、民族希望之重任。故此,当前高校红色文化基因的培育与传承至关重要。新时代高校培育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路径,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强化高校党委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其蕴含了党的执政理念、精神境界、价值诉求。当前高校红色文化基因的培育和传承离不开党的组织领导。“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确保红色文化教育及核心价值观得以落实。高校党委要根据《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2016年印发)精神,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行动方案,推进高校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保护、弘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创新高校红色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红色文化基因的培育与传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创新高校红色教育模式,必须注重与立德树人理念相结合,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相辅佐,注重与高校思政教育课改革相融合,注重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师资培育相成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动之以情”,重视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触动;要挖掘红色文化感人案例,讲好红色文化故事;要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第二课堂如红色话剧、征文、演讲、歌咏等活动,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基因的育人功能。


  挖掘校史及周边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本土化”。校史资源是一座育人资源丰富的“富矿”,活用校史资源,可以增强师生历史感染力和归属感。高校应该重视校史资源挖掘,找到与红色文化教育的契合点。很多高校历史都蕴含了丰富红色文化基因。如福建工程学院杰出校友邹韬奋、马立峰、陈一坚等人身上闪耀着爱国、革命的红色精神。福建高工(福建工程学院前身)地下党组织——骆驼社,为福州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都是优秀的校内红色文化资源。纵观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国家级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41处。在推进红色文化“本土化”进程中,高校要善于整合周边历史资源,研发红色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或乡土教材,协同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落地生根。


  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夯实红色文化基础研究。高校须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依托新型智库和学术研究平台,建设红色文化精神研究高地,聚焦福建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探索红色文化普及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效能。福建师范大学的福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三明学院的三明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已走在前列,致力于地方区域红色文化整理研究,有效地促进福建红色文化学术研究的实践。2017年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评选5个高校福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推进高校红色文化基础性研究工作。


  构筑立体化融媒体平台,营造红色教育生态环境。在网络化生存时代,高校应着力发挥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二者之效用,互补对接,对红色文化宣传、报道要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立体发布模式。同时,高校要遵循传播规律,以喜闻悦见的形式,开设红色网络文化交互平台,对于错误思想和言论要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地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网络宣传主阵地,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网络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8-09/09/c_1123401334.htm


版权声明

我们的宗旨是: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延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发邮件至redyac@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3.本站内容凡标注来源“红色延安网”与加“红色延安网”水印的文章都属于原创内容,否则均为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4.欢迎各媒体单位转载正常范围使用,转载时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红色延安网”与作者,否则“红色延安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关于我们 | 领导关怀 | 支持单位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视鼎元传媒设计研发 Copyright © 2016 ChinaTV DingYuan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20710号-2    服务邮箱:redyac@163.com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