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态与所涉及的认知内容
1,健康感2,得失感3,价值感:评价度(以上見连载之四,五,六,七,八)
4,幸福感:满足度幸福感:满足度,也可称为满意度。首先是确实它的内容,就是包括了健康感,得失感和价值感。满意是情绪,就是快乐的情绪。乐在其中,“中”所在内容和范围,在健康,在得失,在价值。其次是满意度。度在哪里?有就是我们说的“知足常乐”里“知足”的“足”。度有标准,就是你“知”——选择的标准。如果现在您选得高,超过你已达到的,那就是你还“不知足”,你真还“乐”不起来。如何确定你的度?
首先,你是能的聚合体,聚合了多少量?俗称能量,能力。你有多大能量?标准大于能量,你达不到,做不到。你乐不起来,这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的能量。把标准定高了。
第二是你对环境的认知。你的环境能够给你提供多少助力,满足支持你需要的综合能量需求的程度。这个环境包括,给你提供多少阻力。即造成困难的能量。还有同环境内,和你竞争,竞赛(争斗)的能量。如果不了解这些,你就没法明确设定你的足,在某种环境中放在什么程度上?我和一些同事探讨过這种细节:他对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不错的,80/100。但当我问起她那20%是什么事?他答复不出来,或者可以说不是很明确,属于“虚知”。
如果把这“模糊”的,未置可否的,或处于不切合实际的部分去掉,那么他的满意度。就不是80%了。那她的幸福感扰会提高了。但问题往往发生在:这种滿意度,往往是产生于与自己周围的人相比较而来的。参照的对象,一般是有与自己同类职业情况的,但也常有和自己不同类的人和不同领域的人。同为一家人,一村人,同为同学,同为同事,存在有可比的因素,尚有可比性,称为共(同)性。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的因素。往往这类因素之比较,是不可比的。不可比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有“庸人自扰”,或谓之“自寻烦恼”,降低了自己的幸福感。另外,自己的幸福感往往受到他人,他群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的左右。其实这些看法,来自于不同的角度,来自于不同的观念,意识和信仰,只能作为自己的参考。当这些观念,意识和信仰为自己接受后,才能作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自己的依据。
所以幸福感。应最终来自于自己的观念,意识和信仰;来自于自己选择的内容和自己确定的标准。具体的努力的内容与目标在哪里?依然是自己在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这些不同范围内的所选择的角色和所想起到的作用。能够清醒的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要做到什么(标准)?并身体力行,励志得到,也算一种“活出了自我”。
但换个角度看,仅仅满足于“自我评价”还是不够的。因为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做一个社会的人终究是活在“我与我们”的社会关系之中。处理好这个关系,是人一生中的重要内容。
所以仅仅自己顾自己,不顾他人,不顾群体,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幸福,达到自我的满意。置“对群体的亲合”于身外,处于自己只对自己“亲合”,只“爱”自己。那就是一种极端自私的“满足度”和“幸福感”。
责编:常世民
作者:秦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