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搜索
走进梁家河     走进照金     知青动态     精彩纪录片

秦次森:一《心态学》与《中国心态学》之十二

2022-03-11 11:03:56    来源:红色延安网    责编:常世民

三创立《中国心态学》的目的   

1,道德:道是讲规律,德是讲人如何遵循规律地生存。道是讲规律,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之状态,包括存在形式及变化均循“道”而立。人的“心态”亦循道而生,而存,而变化。否则“心态”就可以被无据地描绘成杂乱无章的形态,或描述成虚无缥缈的幻觉。德讲的是人如何循“道”而生存。人由于具备有“思维”這一“智”性而悟出循“道”而生的人性是亲合与争斗,那么自然要思量在自己的一生生存过程中如何把它们发挥好:如何运用亲合力和争斗力,争取自己生命体验到幸福感。如何运用亲合力与争斗力,就涉及到“德”的概念问题了。亲合被促进和提倡为“德”,很容易达成共识和一致。但是争斗之“德”很难共识,因为争斗双方处于各种利害之矛盾中。我认为其“德”的表现为:争斗之程度以不破坏人类基本的亲合为“底”线即为“德”。用易懂的话讲,就是“你为了自己活可以,但也要让他人活下去”。用另一句话就是“人类和平共处”。那种只求自己“幸福”而致他人痛苦,屈辱乃致死亡的争斗行为即“无德”。以上仅讲“德”之根本大限,至于“德”有“公德”,“私德”;还有大德,中德,小德……诸如此类,不一一细说了,古今中外论著多如牛毛。“心态”既是在做如何“亲合或争斗”选择时和实施过程中的因素,又是最终实现收获的结果。凡以各类借口,各种理由,避而不谈道德的人,就是怕从這点入题,追朔到他的人性上的伤疤和缺失。社会上具有这种“心态”的角色很多,上有名扬世界的大佬,下有极端自私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在塑造中华民族子孙的道德观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心态。我们传统文化常常讲和用的一个观点:一个人从小长大,有一个“三十而立”。例如:七岁上学,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生三年,二十九岁。论书本知识,实现“三十而立”。以上仅指书本知识方向上的“学业”“而立”。而“三十而立”,是指立业,立事业(职业),並非只有经过学历而立,更重要的含义是“立人”,包括十八岁成人之后,经十二年历炼,三十岁全面“定型”于人的方方面面。宪法定的公民资格是十八岁,普通话讲是十八岁“成人”了。看来,先“成人”,后“而立”,“成”什么样的“人”?  

 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长成什么样的人?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后,备受打击和屈辱,前仆后继地涌现了一批立志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這就是榜样。虽然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优秀”,但争取都成为“合格”的子孙是可能的。  

 “为人民服务”就是最高的“德”;“共同富裕”就是最大的“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大同世界”的新时代的描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大道之行”。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不能对以上“德”的观念认知迟缓至“四十”才“不惑”,而应该在十八岁就明瞭或立志,以确认自己人生的价值观。 对人生的价值观的选择未必能在“成人”,“而立”或“不惑”时完成,但时至老年时,方能“悟到”也並不晚,這是“学到老”的意义。《中国心态学》如果能起到促进认知的作用,就有它问世的价值。  

 3,“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人的生存包括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所以在观察人的生存价值时,仅仅或者偏重以物质生存状态的质量层级为衡量标准是错误的,特别是完全以拥有财富多少作为唯一标准更会把人生引入歧途。並不反对通过争斗(竞争)获取财富,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德”才能入“道”,是传授和学习《道德经》的途径,也是“取财”的正“法”。若不如此,虽取财尽管很多,人的价值则是负面的。  

 “财富”以“量”论“价(值)”和人生以“(品)德”论“价值”是不同的两个范畴。人的精神生存的价值应该是人类更重要的追求,因为這是体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其价值的衡量标准内容就是亲合内容,程度和争斗内容与程度:为什么亲合,为什么争斗——为了谁?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就是让我们在面对物质生存的“贫”与“富”和面对生死存亡时应取精神状态:为了维护“中华民族”这个“集体”的生存和繁衍,作为其中一员的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核心精神具在于此,它是在“崇尚集体主义”之前题下衡量个人的人生价值方面达成的共识。让我们以此精神,在复兴和光大中华民族文明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过程中,为全人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榜样。

责编:常世民

作者:秦次森


版权声明

我们的宗旨是: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延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发邮件至redyac@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3.本站内容凡标注来源“红色延安网”与加“红色延安网”水印的文章都属于原创内容,否则均为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4.欢迎各媒体单位转载正常范围使用,转载时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红色延安网”与作者,否则“红色延安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关于我们 | 领导关怀 | 支持单位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视鼎元传媒设计研发 Copyright © 2016 ChinaTV DingYuan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20710号-2    服务邮箱:redyac@163.com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