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千里,穿越浩瀚,带着心中缱绻的柔情和奔涌的铁血,我走近延安,一种沁入骨髓的敬畏终于变成踏实的亲触,激情早已在胸中蠕动,多年向往延安的千千情结,此时在黄土高原的劲风里纵横翩飞,不顾远道而来的疲劳,我扑向延安。几回梦里回延安。
脚踏黄土地,行走在先辈们曾经奋斗生活的地方,闻着细雨清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亲切感十足。千百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深厚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民俗文化,艰苦漫长的革命斗争锻就了坚不可摧的红色精神,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
一座城,一首诗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一种信仰,感动古今,支撑发展。无端、一种莫名的精神的向往迫使我来到了您的领域。看今朝旖旎风光实践延安行、悠然见南山。
曾幻想,尘土飞扬、黄衣加身的您,是何等的悲哀;曾幻想,秃秃宝塔山下,人烟稀少的人们行走在泥泞小路上,是何等的贫穷;曾幻想,潺潺延河细流、携带着泥与沙石在您的怀抱中穿越,是何等的凄凉。寻觅,伴随着火车的缓缓徐行,我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境的遐想之中,只觉一阵喧嚣,促使我醒来、惊诧:秃山不再,一排排、一孔孔窑洞,象一颗颗黑色的宝石镶嵌在您那绿色的群山之中,让我丝毫感觉不到北国特有的黄沙飞扬、秃山连绵的景象,倒甚有种江南水乡之感。仰望群山,宝塔在您的怀抱中显得如此苍劲,翘望东方。沿着大道行走,那昔日的涓涓细流已经成长,变成了滚滚的延河水支持着您的发展。
游走在街道之中,惊愕、感慨此等情怀流窜在我的血液之中,远处高楼大厦一波接一波闪烁在我的眼帘,让我无限感慨北国竟有如此惊人的发展。山上的窑洞少了,似乎您特有的标志——窑洞已成为昔日黄花、被现代化的发展所掩盖。就连路上的行人都是大手牵小手、大包加小包行走在现代风格装饰的大道上。
延安魂,永相传
曾一度,有这样一个大学,让我害怕,又让我心生敬畏。
曾一度,有这样一个大学,让我却步,又让我充满向往。
曾一度,有这样一个大学,让我悲泣,又让我萌生感动。
调研成员延安大学合影(张涵斐 摄 )
可是,现在、为何、昔日的窑洞大学不再?往昔的挑夫似的节水生涯不现?而置身其中,却是一番欢乐、祥和的现代都市化校园气氛。首日的延大之旅收获颇丰,参观校史馆,学生座谈会等活动,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延安精神已经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思政教育已逐渐进入校园课堂,党政建设在延安大学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像牛一样工作,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是一个把自己献给文学事业的苦行僧般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具有诗性情调和英雄气质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充满责任意识的“为人生”的人道主义者。作品充满对爱情、友情、亲情等美好的人类情感的诗意描写,是那么真挚,那么朴实,那么感人。他镇定而自信。他知道自己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考验。他经受住了考验,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被来势汹涌的浪潮“裹挟而去”。路遥用短暂一生书写着自己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理解与热爱。
队员们参观路遥文学馆(张涵斐 摄 )
忆往昔峥嵘岁月有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特权思想,毛主席在这里穿着粗布麻衣,啃着窝窝头。有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等级观念,周恩来、任弼时在窑洞中参加着纺织大赛。有一个地方,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践行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游玩枣园,在伟人的居所停留,让我心生敬意。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毛主席简陋的房屋所展示的伟人心境。在这里我看到的窑洞中周总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身影。在这里,我感悟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崇高的品质。
队员们参观枣园(张涵斐 摄 )
归程,反思,是什么支撑着您的发展?是什么让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开辟了自己的乐土?是什么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站起来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
归程,沉思,那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点缀的究竟是什么?那革命先烈誓死捍卫的精神又昭示着什么?
也许一切的一切只能从现代的旖旎风光中找到答案……..(文/周鹏飞 图/张涵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