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搜索
走进梁家河     走进照金     知青动态     精彩纪录片

加强吴文化研究工作,走文化强国之路

2019-01-11 12:52:01    来源:红色延安网    责编:常世民

  

——参观苏州博物馆暨天平山赏枫叶活动观后感  

最近,常熟市吴文化研究会虞山分会组织全体会员去苏州参观“苏州博物馆”和“天平山赏枫叶”活动,时间虽然一天,但收获颇丰。现结合本会吴文化研究工作略谈观后感与同行交流。  

一、先贤至德,吴文化之起源  

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指苏南江浙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称。苏南浙北环太湖流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吴文化亦可称荆吴文化、古吴文化、吴国文化和江南文化。  

吴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社会尚在父系氏族时代吴氏始祖黄帝。黄帝姓公孙,原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领袖。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创制《黄历》(二十四节气日期表)指导农民耕种时机、测算吉凶宜忌、生肖运程。黄帝氏族居住于姬水流域(约陕北处)因氏族强大而改姬为姓。黄帝有四位夫人。吴氏是从正妻累祖所生儿子玄器这一支血脉递传而来。轩辕黄帝第16代世孙古公亶父继承光大了社稷,并积善行德皆有口碑。因受戎狄游牧民族骚扰,决定进行大迁徙,南迁至岐山周原地区渭水流域(今陕西岐山县)并改革游牧民族风俗,营造城市和村邑,建立国家形式管理机构,称周王国。故姬族从此称周人。古公亶父为周太王。在吴氏族谱中尊古公亶父为最远先祖。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公元前1285—1194)为姬姓吴氏的开氏始祖,次子仲雍(公元1281—1189)为姬姓吴氏传代始祖。少子季历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所娶夫人太任因她贤淑、注重教养所生儿子姬昌(姓姬名昌)聪明异常,有圣端、王者风范,故古公亶父对姬昌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有意将国家天下传给他。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但因氏族有传统,嫡长子应承嗣主位。所以古公亶父郁郁寡欢。古公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看透父亲的心思。为了顺从父意,他们便托辞去衡山采药,且隐居起来。第二次外出至西关(陕西陇县吴山)虞族居住地。古公亶父将三子季历立为太子。若干年后,泰伯、仲雍在西关建立起“句吴”氏族国家。  

古公亶父病逝,留下遗言,让季历让位于泰伯。泰伯、仲雍奔丧回国,泰伯坚辞不受,季历不依。泰伯携仲雍再次避让回句吴氏族。后决定再次举族南迁至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无锡、常熟一带。这次他们远走高飞,千里迢迢,远离家乡,易服毁容,断发纹身,改从当地荆蛮族人(亦称东夷及南人)之习俗,决意避让宗庙主位。后世孔子见文史资料感动不已,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的高风亮节也感动了荆蛮族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户”。  

江南远古先民据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证实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距今已有6000多年,是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他们已会建草房,过着定居生活,会用陶器盛水和煮食物,存放物品,在陶器上绘画小动物。  

据江苏常熟谢桥新光村钱底巷古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属崧泽文化型遗址。尚湖东南岸朱泾村、大义镇玉蟹墩等遗址属于母系氏族晚期的先民,他们建低矮的茅舍,定居生活,使用石器石刀、石镰开荒种植水稻。还进行采集、渔猎、饲养家畜。从莫城黄土山、张桥嘉陵荡、兴隆石墩村、梅李北罗墩、练塘罗墩村,都发掘出距今4000至5000年属良渚文化型遗址。先民已懂得深翻土地,进行田间管理。陶器多样化,有纺轮骨针,开始原始纺织手工业,还出现玉琮、玉柱、玉璜、玉璞等玉器。  

泰伯、仲雍来到江南长三角地区,距今3200多年。当时荆蛮地区先民生活习俗迥异,人烟稀少,相比中原地区文化不发达,生产力落后。泰伯、仲雍励精图治,融入荆蛮族,接受江南习俗,他们剪短头发,身上画上花纹,半裸体装束,与荆蛮族人同甘共苦。大家把太伯推作首领。于是太伯建立起“勾吴”国。据称,“勾”为荆蛮方言发音词别无意义。“吴”则具有多重涵意。其一,没有忘记西关的吴山,避隐创业生活。其二,泰伯无子,说:“其当有封者,吴仲也。”其三,“吴”与鱼读音相同,而“鱼”是荆蛮族图腾的吉祥之物,所以江南水乡称作“勾吴国”。生活在太湖流域的居民都称作“吴人”。  

太伯、仲雍来到江南之乡,带来了中原文化。中原成熟的青铜器技术、煮盐技术、皮制技术、医药技术,开始在长江流域推广开来,把青铜器具装在耕犁的头上。垦荒用的锄、镈、铲、锸以及收割用的镰、铚都装上了青铜器。他们讲解农耕技术、物候知识带领大家治理水害、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开凿人工运河——大渎河,开挖“九泾”(九条人工河流。如今在梅村一带仍有“香泾、洋泾、龙泾、梅泾”河名。)形成合理水系。太湖流域旱涝都可以种植水稻,年年五谷丰收。他们发展麻、桑等经济作物,养蚕缫丝,饲养家禽家畜。他们在无锡梅村(梅里)一带营造早期城市建立都城。招练军队防御北方楚军。老百姓在城内劳动之余唱歌跳舞,诗歌盛行(太伯与仲雍将周原山歌与吴地蛮歌编成“吴歌”。白茆山歌是吴歌的组成部分,他们还带头咏唱)。  

勾吴立国后,有许多周边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顺。太湖流域的吴国强盛起来,仲雍把“大渎河”(古运河)向北延伸到扬子江。把儿子季简嗣大伯为父。便携妻万妹(种、养能手)经过渔村(今荡口)月溪(今甘露)等地来到海隅(今常熟)。开疆拓土教化百姓。太伯思念胞弟仲雍,与部落族头商量,要开凿一条通往常熟的河。一方面对农业排涝、灌溉有利,对军事防御也有利。另一方面,沟通梅村与常熟两地往来。于是军民合作分工明确,开挖河道。  

太伯年近九旬亲临河地挖泥,嗣子季简劝说无效,太伯不慎摔跤,太伯负伤回到宫中,大将军万奇命军士水生到海隅向仲雍报信,仲雍带药前来医治,太伯逐渐好转。在太伯、仲雍共同努力下,海隅河接近扬水江。不久,太伯病重,立下遗愿:一、死后有二弟仲雍立即继位;二、死后灵柩埋葬铁山。太伯去世享年91岁。吴国文武官员拥立仲雍继位,仲雍再三推让,众官员跪求仲雍才应诺,始叫吴仲雍。仲雍在位5年去世,时年92岁。后季简继位。季简去世,叔达继位,在位19年。叔达去世,其长子周章继位。因北方周武王已建立周朝,故正式封周章为吴国国君。因此,周章是吴国发展史上第一个称君主的人。周章去世有熊遂继位。仲雍和周章均葬于常熟海隅山,百姓为纪念先贤虞仲雍就把海隅山改名为虞山,一直沿用至今。仲雍和周章的坟墓一直安放在虞山上,他们与铁山(今鸿山)的泰伯遥首相望,以表达兄弟及晚辈之情。时至今日,吴氏子孙们没有忘记先贤的开创业绩!没有至德精神,就没有鱼米之乡。他们设立“华夏吴氏网”,通过网络平台弘扬先祖精神。每年正月初九吴氏宗亲会在无锡梅村举行庙会,纪念泰伯诞辰。每年清明节全国吴氏宗亲会组织海内外吴氏宗亲,不远万里来到常熟,在泰伯、仲雍、周章墓前祭祀不忘先贤的恩德。  

泰伯、仲雍让国南来,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教化民众,至德名邦。这种“太伯、仲雍精神”为后世强大的吴国打下了基础,为江南的发展播下了文明的种子。正所谓“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孔子语)。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太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节与星辰高。”  

二、人文荟萃,吴文化之特色  

泰伯、仲雍所开创的吴国文化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成长及隋、唐、宋、元的发展,至明代形成高峰。同时受我国北方政权所倡导的儒、释、道主流文化影响而融合。已经展现出极其灿烂的文化之光。  

在明代嘉靖以后,政治开始腐败,宦官掌权,横征暴敛,开始暗淡。清王朝的闭关、保守和腐败,吴文化开始衰落,并受自发资本主义萌芽、海外外来文化(基督教)影响,吴文化走向多元。但吴文化毕竟历史悠久,深深扎根在江南百姓之中,在江南大地上仍然保持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认识吴文化的特质。  

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一级国家文物有865件/套,国家二级文物有1188件/套,国家三级文物达32295件/套,古籍善本共725种,3128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  

常熟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6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1件,国家二级有261件。以书画、陶瓷、玉器三大类为主。  

从两地博物馆珍藏的吴地文物中,可以见到太湖流域吴国文化有着灿烂光芒。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延绵不断的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为吴地先祖的所创造人类的文明所感动。从博物馆再到吴文化历史研究成果,吴地先人们所展现的文化特色开始清晰起来。在江南大地上所展现的优秀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证,特别值得称颂的是古吴文化所体现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情感有着江南文化最重要的文化特色,在此简略归纳如下:  

1、开拓创业精神  

泰伯、仲雍不愿同室操戈、让国南来。有着伟大的抱负,选择长江以南、东海之滨荆蛮之地太湖流域作为创业的开始。是相当需要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并有着深遂的战略眼光。创业的基点放在发展农业生产上,他们首先顺应荆蛮风俗习惯,融入荆蛮族人之中,把黄河流域的先进的农耕文化展示出来。他们兴修水利,把江南泽地之水引入江海。拓荒造田,推广“井田制”,用火耕水褥耕作法并施之于粪肥,并扩大疆土改变江南人以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教之于田间管理,粮食产量连年上升,荆蛮人的生活开始殷富起来,然后泰伯仲雍在无锡梅村(梅里)一带聚民立国,建造都城,把黄河流域的国家机构管理制度移植过来,农民生活安定之后,便发展蚕桑业、畜牧业、渔业、造船业、冶金业、制皮业和各种加工业,这样百业开始兴旺起来,数十年的努力,换来了吴地的繁荣。  

再次,用中原的周礼教化荆蛮民众,以石为纸,在碳为笔,教之以“吴歌”推行以德治国,使社会发展、商业兴旺,尊老爱幼,扶贫救弱,创造出古吴文化的辉煌。(纪元前1200多年)泰伯、仲雍的开拓创业精神被孔子誉为“至德无上”。  

2、以身作则精神  

泰伯、仲雍来到吴地创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荆蛮族人不排斥他们反而听他们指挥,主要靠的是以身作则精神。凡有重要或危急的事,他们必身先事率,躬身其事。  

江南有梅雨季节,时有冲跨堤岸。每到夏季梅雨时,泰伯、仲雍带领百姓,日夜守护在堤岸上,时时提防险情发生,确保百姓生命安全和农田不受淹。仲雍东进开发常熟地区,他亲自勘查低洼地区,然后设计方案,引水归海。泰伯决定要开凿一条无锡通往虞地的河,主要考虑农业灌溉、排涝,便于军事防御和两地交通方便。工程开工后,年近90岁的泰伯亲临河地日夜辛劳,还在挑泥时不慎负伤,这种事必躬亲精神,铸就了吴国强大。泰伯的妻子,她也不辞劳苦教当地妇女种桑、养蚕、纺线并发展养殖业和渔业。在创作“吴歌”过程中,泰伯、仲雍亲自编歌、授课,很快新歌传唱开来,泰伯死后,仲雍设立孝堂,仲雍夫妇带头祭奠泰伯,并带领百姓把灵柩安放到铁山。泰伯、仲雍以身作则精神说明一个道理,只有躬身其事,才能深明其理。言传身教是传道授业发展文化不二的法门。  

3、谦让和谐精神  

在公元前1200多年前,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建立起制度,其中一条就是嫡长子有继位权。同样,在父系氏族社会中,也已经建立起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当法与道冲突的时候,靠什么来处理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泰伯、仲雍为后世人做出了榜样。他们以人类进化而获得的道德理性来对待,从而开创了华夏文明史上最早期的吴文化时代。  

泰伯、仲雍他们同心,三次让国,是一种谦让美德。从家族发展考虑,主动让贤,以和为贵,为天下人着想。这已经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他们立志做开路先锋。把文明礼仪带到江南荆蛮之地,并开花结果。这更是一种可贵品德。他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他们以德治国,以孝为先,以农富民,以歌乐善,使江南社会沐浴在和谐的氛围里,这是谦让道德的效果。这种和谐表现为中原文化和吴地文化的融合,农桑经济与工商经济的结合,历史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并存,典雅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交融,政治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和合,使多元文化和睦相处,各展其美。这种谦让和谐精神从此一直流淌在江南居民的血液中,造就了江南吴地成为文明礼仪之邦。令人钦佩的是这种和谐实际上是周人、虞人和南人的和合。大家知道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群是难于和谐共处的。而先祖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出现了“和”与“合”单独的文字来表达不同氏族的人应该讲“和合”。在殷周时期“和合”已合并成一个词成为一个单一概念。因此中华民族是讲和合的民族。后经诸子百家、儒、释、道三家阐释,创造出了涵意丰富的“和合文化”。其中包含着“中庸、包容、友善、合作”等意思。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博导言恭达最近在“文化创意与数字经济时代的生活方式构建”平行分论坛上主题演讲《和合文明诉求》中强调:和合文明是具有人类的归属感,各种文明交流的有效载体。以和为本,以和为善,以和为美是社会伦理共同的价值观。今年4月习近平在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时作《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讲话,指出:我们不能独善其身而应兼济天下、放眼全球发展,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已有数千年,泰伯、仲雍所创建的江南文化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和合神”的信仰称“和合二仙”一人拿荷叶,另一人拿盒子以示万合千和、百年好合。和合文化代表了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孔子对泰伯非常崇敬,书写“至德泰伯”条幅。至德文化始于黄帝、泰伯创建,至德文化已成为民族的灵魂,人类发展的内驱力。至德文化与后世释迦牟尼创建的佛学是一脉相承的。佛教中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一种至德文化。习近平无私援助非洲,加速非洲部落迅速融入到现代文明文化中来,同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是至德文化的典范。  

司马迁在《史记》中形容江南“无千金之家,亦无冻馁之人”。说明当时江南农耕社会中穷富差异比较小,人们过着和谐的田园生活。和谐并不单指物质生活没有强烈反差,更是体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的社会写照,人们邻里之间相互信任、同心协力、互帮互助的生活态度。  

在历史上江苏地带很少发生内争。苏州古城兴建2500多年城址从未变动一直保持着原貌。这也说明吴地富庶,并有着谦和道德情操,重生产、重生活,重安定,开放包容的德治社会。  

4、崇文尚学精神  

泰伯、仲雍40岁左右来到江南,在太湖流域奋斗了近50年。他们把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荆蛮族人,并以大无畏开拓精神改造大自然,兴修水利,开凿河道,使江南荆蛮族人从尚武好勇转变为崇文尚学的好风尚。不仅受益于先民,而且受益于子孙。如果历史上没有泰伯、仲雍,也许早被越国所占领。(禹的直系后裔,受朝的诸侯国(华夏族)),也许会被楚国所并吞。但是历史没有也许。泰伯、仲雍重视农业生产还不足以使吴国逐渐强盛起来,使吴国在历史上兴盛600多年的真实原因是吴国的文化,吴国先民的崇文尚学精神。太湖流域保持农业生产常年丰收,家家户户富足有余(从遗址中发现死者身旁有一年的粮食)这就加速了社会分工。使一部分人从事造船、冶铸、制陶、桑蚕、畜牧、纺织、染色、商业、管理、军事等,而这些行业和门类,都必须有人传授,也必然会有人创新。百业兴旺,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改进,因此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的西周时代,已有天文、历法和医学书简,教育课程还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学科。  

春秋战国时代常熟的言偃在孔子门下学成之后,在鲁国当武城宰,以礼乐教化人民。后来回到常熟致力于发展吴文化。被人尊称为“南方夫子”。吴王阖闾励精图治重用伍子胥、孙武安帮治国,兴文修武,国力十分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在古吴文化影响下,江南文化人文荟萃,光耀夺目,名人辈出。苏州主要有陆逊(三国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张旭(唐代常熟县尉(长于诗歌书法)、范仲淹(北宋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明代文徵明(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唐寅(明代画家、书法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常熟主要有:张旭(唐代书法家)、黄公望(南宋画坛宗师)、钱谦益(明代进士、东南文宗)、王叔远(明代微雕家)、严徵(明代古琴家)、缪希雍(明代名医)、顾祖禹(明代地理学家)、冯班(明代虞山诗派传人)。在苏州、常熟以外,受吴文化影响而成为历史名人的还有:科学家徐光启(上海)著有《农政全书》称之为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还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此书在农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地理学家徐霞客(江阴)所写的《徐霞客游记》,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思想家黄宗羲(余姚)指出:“君制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农是国之本、工商亦是国之本。”思想家顾炎武(昆山)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学家罗贯中(杭州)著有《三国演义》,文学家施耐庵(杭州)著有《水浒传》。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使吴文化走向了辉煌。  

此外常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有260处(从上古到明代)这些都印证了吴国自泰伯、仲雍开创以来,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使江南一带小镇都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明珠。直至今日,太湖流域小城镇如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江阴、武进等在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名列前茅。  

5、精致儒雅精神  

如果说江南古镇小桥流水民风纯朴生活殷富的风貌可以引喻为明珠,那么姑苏就是那颗皇冠上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当吴国逐渐强大,国都就从无锡梅村(梅里)迁移至姑苏城。因而在苏州留下了无数的吴文化印记,从这次参观苏州博物馆,我们虽不可能看到全貌,但是从馆藏的4万多件文物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吴文化具有精致儒雅的特色。苏州博物馆分: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精品分别有:西周“曲窃纹三足鬲”,战国“铜蟠螭三足提梁盉”。五代“铜质全金涂塔”、“秘色瓷莲花碗”、“五节石函”,明代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明代唐伯虎《灌木丛篠图轴》等。还展示有文房墨宝、玉器摆件、紫檀雕件、陶器瓷器、家居摆设、藏书古本等。这些藏品无不体现了江南工匠的精巧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所反映出吴文化的特色如水墨山水画的世外桃源静美、书香门第的儒雅庄重。文学作品的才子佳人、文人雅士生活,园林建筑的秀美雅趣。宗教文化的祈福和合。  

提起苏州的园林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是典型的吴文化特色。据统计,苏州有园林200多处,如民居的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水乡小桥流水风情。特别是苏州园林所体现的山水花鸟情趣,唐诗宋词的意境,家具陈设的端庄,亭台楼阁的组合,均包含了园林的美感哲理。即使把它移植到北方皇家颐和园,也会失去苏州园林的韵味。所以江南姑苏被誉为人间天堂。除了园林,苏州的风景区同样有着吴文化底蕴。苏州虎丘已有2500多年历史,《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如我们这次参观苏州博物馆后去天平山赏枫叶,天平山同样有着吴文化历史,天平山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内有范仲淹塑像和纪念馆。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弃官归苏,从泉州带回380棵枫香树苗种植于天平山,后历遭战火。建国后政府修缮开放供游人游览。  

6、民俗祈福精神  

江南太湖流域是以吴语为主的方言区。千百年来形成独特地方语言,是区别于任何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江南民众在长期征服江河泽地过程中形成了旷放豪迈的品性,又受其精致儒雅文化影响,普遍灵秀聪慧善于艺术,同时受宗教文化影响,有着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习俗,表达了广大百姓通过劳动希望能过上好日子的心愿。在长期的积淀中,江南苏锡常一带有许多民俗文化,如:桃花坞木刻年画、昆曲、江南丝竹、吴歌、苏剧、苏州评弹、苏州端午习俗、苏州剪纸、常熟沙家浜水乡服饰、常熟湖甸龙舟会习俗、梅李灯会、吴江桑蚕丝绸习俗、张家港全村庙会、盛泽小满戏、太仓七夕节习俗、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白茆山歌等。还有许多岁时节令风俗(略)。  

三、民族复兴、吴文化发展之重要  

1、吴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的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极其传奇和重要的作用。体现的“至德、创业、和合、崇学、精致”的文化内涵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黄河流域的周国,还是江南之滨的吴国均是奴隶制王朝。西周认识到夏、商王朝的“家天下、世袭制”有弊端因而采用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国家。由于农具的进步种植技术的提高(人工灌溉、绿肥、杀虫灭害)所以当时农业产量增多,各业兴旺。但由于宗法制度、等级严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大夫、平民、奴隶。因此,农奴处于最下层,成年累月劳役,种田、杂活而生活贫苦。再说周朝尚未取得天下之前,在渭水流域仅是商朝的附属国。所以他们要励精图治,对百姓采取安抚怀柔政策,争取民心。泰伯、仲雍来到江南吴地,更是处于创业阶段,他们采用身先士卒、和合团结、崇学尚文的文化优势建国立业。因而在创业、开国阶段,阶级矛盾并不明显。也保证了吴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但分封制诸侯国也会产生弊端,西周消亡至东周时,诸侯国有100多个,天子已失去了实权。历史将进入诸侯争霸、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战国时代。而江南的吴国由于吴王(夫差)的骄纵奢侈被越国(勾践)所灭。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中央集权帝王制和郡县制,使中国尽管朝代更迭,但政治体制始终未变,延续2000多年至清王朝。吴文化自明清以来开始衰落。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清朝的程朱理学统治,杜绝一切自由思想,大搞“文字狱”和文化专制主义,使中国阻断了自发资本主义发展,同时阻断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民族危亡之际,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发展红色革命,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革”运动和改革开放新政,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而中华文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化统一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文化统一民族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统一是一种文化的并存和包容,在民族大家庭中,求同存异、相互发展、共同促进。因此吴文化的发展必然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融入到中华文化的大一统之中。  

2、吴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  

在近代,吴文化有了全新的发展,一方面接受先进思想,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培育的新文化。在红色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的革命文化、开国元勋和将士的英雄业绩,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所形成的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和沙家浜的红色革命文化。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向型经济,以港兴市战略和经济国际化观念等。以及拥现的吴仁宝(江阴)、秦正华(张家港)、常德盛(常熟)先进人物思想。还有苏州籍二院院士有117人,位居全国第一,常熟籍有25人。他们所作出的科学成果。  

在新时代,包含着新时代文化,如现代化思想、民族复兴思想、知青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康社会思想、共同富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包括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执政能力、学习型政党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思想等。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和“思想”的概念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风俗和习惯及代表人物。而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思想正确与否需要经过客观社会实践检验。正确的思想必然促进社会发展,反之起到阻碍作用。  

在新时代吴文化要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努力,需要明确要求如下。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文化创新和创造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没有文明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语)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  

改革:“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语)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  

(1)“敢于啃硬骨,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习近平语)  

(2)“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习近平语)  

(3)“伟大的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习近平语)  

(4)“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习近平语)  

(5)“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习近平语)  

3、吴文化发展的创新意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关键。而要实现文化强国,首先要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史,中国的文字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汉字造字六法,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不仅可以造出大量汉字表达所有的语义,而且承载了文字与艺术的双重功能。解读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每一次变化都是走向规范和统一。每个汉字都有音形义相互比照,使中国的语言更丰富多彩。而且又有3000多年的丰富文献资料。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他文明古国,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后来都变成符号,向拼音文字发展。  

我国的古代汉语记录了哲学、文学、历史和自然科学内容,博大精深,对研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有着重要治国安邦借鉴作用。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提出的人文主义其中就包含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历史上的汉唐帝国正因为文化繁荣才成为世界性强国。  

纵观当前世界形势,欧美和日本,他们历史上有着殖民主义思想,总想依靠武力实行霸权主义、统治世界。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内向文化,从未有过依靠武力来侵略别国。要实现世界和平,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中华民族身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远大目标就是要天下为公、实现共产主义。  

中华文化有着灿烂的历史,只是在近代落伍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文化发展事业也必然会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下,本文提出如下观点:  

(1)普及现代化思想  

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思想,中国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发展国家。在思想深处还带着传统农业手工业的思维模式对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技术上、管理上、思想上还习惯于传统方式。要知道当前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建立起现代化思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思想涉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提出以下三方面。  

首先:普及现代生产是专业化和协作化的统一。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之上的。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就无法适应生产。1000万年前古猿创新站立起来走路,实现了手和脚的专业化分工,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人类在石器时代学会了饲养牲畜,才有可能为别人提供肉食,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二次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我国商朝流通货币,周朝商业兴旺,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业理念,使我国的度量衡和数学发展起来,从而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开始专业化和协作化统一起来,以后一次又一次的分工与协作,出现了大机器的商品经济。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次又一次地革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海洋技术、核能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有成百上千种。科学管理标准化技术现代化决策技术广泛应用,所以我国的“小而全”、“大而全”、“万事不求人“拍脑袋决策等等需要转化为相互依靠、相互协作、相互分工的社会化大生产方法上来。  

其次,普及现代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正确的思维模式,才能得出正确的观点。微信上“北京大妈有话说”列举了一些名人“睁眼说瞎话”的事例,说什么“自行车比汽车更易污染空气”、“空调使人变得骄贵”、“送红包可以调节医患关系”、“工人低工资是优势,不能给工人涨工资”等等,这就说明,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就会偏面化。科学思维的归纳法、演绎法、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法、概念的明确、判断的正确、逻辑推理的规范运用,这样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正确的认识上来。从而指导工作。有了科学思维方式就会全面看待问题,既要发扬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也会发扬巧干、实干的“智叟精神”,在现代化社会中掌握科学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次(2019.1.3)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突破的伟大壮举。国外沸腾报导,而国内媒体反映冷淡,这也说明国人对科学进步的淡漠和缺乏民族自豪感。  

再次,普及现代化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交往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现代人格塑造必须学会处理责任和义务、自尊与尊重他人、利己与利他、自由与约束、享受与付出、诚信与灵活,要有情怀、有大爱,做到讲公道、讲公心、讲慈善,不依附于人,不拉帮结派,不讲高富帅,不讲官本位,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名利所惑的君子精神,独立的人格是现代化社会和谐的基础。  

(2)普及人文科学思想  

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人文科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尽管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革,但是总是缺乏对人类自身的研究,人类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人类为什么会发生战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性是什么、怎样管理社会、如何建立人类道德,这些问题和学说有的虽然已经建立起来,有的尚未建立,有的虽然建立起来,但不够重视,不够完善。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人文呼喊,开展人文科学的研究,人类生态学、人类学、哲学、伦理学、道德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逻辑学、管理学、民俗学、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博弈论、功效论、概率论等等。管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管理本身就是生产力。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是有各种组织建立起来的,而组织本身具有非人性化本性。因此,我们要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合乎人道,社会才会良性发展,从而进入共产主义。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将会成为人类学习的主课。  

改革开放就是对我国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一场伟大革命。如何管理社会促进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很有学问的课题。邓小平全面主持工作后,他深刻反思,他说:“我们从前搞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还穷,要这样的社会主义干什么?”1978年,组织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出国考察团去西欧五国考察(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他们看到了欧洲的自动化、现代化和高效率。西德500万吨级露天煤矿用2000个工人,而中国则要用16万工人。瑞士小型水电站2.5万千瓦职工12人,而中国要298人。法国钢厂350万吨级用7000个工人,而中国230万吨用67000个工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央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首先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然后决定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努力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采取一系列重大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改革。于是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所取得巨大成就在此不必再重复。而对改革开放决策的重大意义作简要阐述。 

其一、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  

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当今世界上,按照中国国情(初级阶段)那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能加速提高经济建设的速度和效率。通过改革开放,可以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先进科技和先进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我国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的生产力作用。马克思说:“生产力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的内部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以,改革开放就可以使我国的管理充满生命力,否则管理就可能锐变为某种统治状态。  

其二,改革开放,使我国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回想四十年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原始简单的生产工具。农业生产基本上依靠人的体力。而工业生产(以纺织为例)还依靠铁木机械,依靠人力操作完成。通过改革开放,引进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中国很快有了自动纺织机械,自动织机,箭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等各种智能化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农业生产目前大部分用上了农业自动化机械(播种、插秧、收割)。在此基础上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各种实用机械(央视《我爱发明》栏目)数以千计种。使我国农业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证是有了要改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状态,主要依靠智力搞发明创造,让机器代替人工,脑体差别才会缩小。而“中国人多力量大”才会体现出来,马克思说:“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  

其三,改革开放使我国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历史又使我国失去了“工业革命时代”,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我国与国际的差距会更加拉大。幸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及时赶上了网络时代、电脑时代,赶上了新科技革命和生物科技、海洋科技和航空科技时代。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四个现代化进程,增强了综合国力,使我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四,改革开放使我国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民营企业纷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增强了市场活力,国民经济门类迅速增加,从国内市场做到国际市场,造就了一大批个体户、民营企业家、民营商业家,增加了就业,繁荣了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扩大了消费市场。  

其五,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在80年代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广大年轻人特别是知青积极投身到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潮中,重新认识知识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四十年,许多年轻人成为了科学家、文学家、大学教授、公务员、医务人员、技术工人。广大农民走上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之路,成为了企业家、科技人员、养殖专业户、种植专业户。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广大职工享受退休养老、医疗保障待遇。从吃饱穿暖走向健康长寿。  

其六,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向新时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讲:“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改革开放铸就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3)普及教育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知识,有人才。”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教育。教育大战略是什么概念,就是人口、人才、教育、智力开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一揽子考虑。实现教育现代化。  

首先,加强普教的能力教育问题  

现在全日制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升学,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而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这种班级授课制。在文革前的十七年全日制教育中已经有人提出有弊端,“填鸭式”机械式教育、缺乏人文关怀,死记硬背,分数挂帅,高分低能,学不到实际本领。毛泽东谈过教育改革,指出教育脱离实际,需要改进。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同现代教育仍有距离。现在有人担心,如果按老办法办学,可能政府省心、教师放心、家长担心、学生烦心,在大学里一代接一代学生的学生当大学教师,人的能力会退化,现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解决教育与实际,教育与科技相结合的问题。特别是要完成复兴大业,人才的需求是刻不容缓的。试想,学生师范毕业后找到教师职业,一生以书本知识为谋生手段,一方面自己很难学到实际知识,能力无法提高,一生当教书匠虽未尝不可。但是教育家,思想家就很难培养出来。今后大学里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也可以聘社会上学有专长的人当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进修,让教师队伍通过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形成人才发展良性循环,到那时13亿神州尽舜尧,培养大量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全日制教育中还要加强诚信教育。在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时,有许多皮包公司到江苏来专门找实体经济,说有原料有贷款骗取钱财。在企业内部也有弄虚作假现象,朱镕基总理对此还题词“不做假账”。经过整治,产品质量、企业账目真实性有所好转。但是,电讯诈骗、网络诈骗开始流行起来。这种跨国行骗刚刚压下去,近年P2P民间金融集资平台又出现大量骗子公司。一个国家无信不立,建立诚信社会是体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此从小学开始就要开展诚实教育,把诚信作为立人、立德、立国的一项大事来抓。有一个小学墙上一条幅上面写着:“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做真人。”此句很有借鉴作用。  

其次,在职教育、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终身教育等建立社会再教育系统将成为必然。再次,全球的人口数量和质量必须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提高。  

(4)普及共同富裕,人民生活现代化思想  

社会主义分配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共同富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也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但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差距也在拉大。要保证低收入人群也能过上好日子,就需要依靠政府财政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加以调节。一方面对资本、财产、房产、遗产加征税赋。对影响环保的设备、设施、包括汽车等加征环境污染税,此外今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发矿产资源也要上税。这些税收用于弱势群体的收入补贴和医疗事业、待业金等。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建造“老年养生乐园”,让老年人有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可休闲、可娱乐、可学习、可锻炼、可养生的人间天堂。让广大老年人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5)普及关于生命科学的思想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大脑具有理性思维,产生意识的能力。因而人类可以主宰世界,把各种资源为我所用。也懂得了自然界万事万物对于人类都具有有用性或危害性。因此产生了物质价值的概念。同理,人类对自身的行为也有了价值的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懂得了人类生命有价值,而且还可以用物质创造价值,这就是人类的价值观并可以用计量单位进行衡量(货币计量)。因此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生命不一样,人类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有价值的,所以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人类在3000多年前就懂得了医疗治病的道理,发展到现在人类平均寿命从15岁提高到75岁。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远没有完结。  

但是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对人道主义理解不深,把医院作为谋生的饭碗,以赢利为目的,缺乏救死扶伤的大爱思想。其次,重西医轻中医,要知道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医学宝库,对生命作为整体性的研究高于西医,医治慢性病中医胜于西医。今后医生学西医也要学中医,要培养全科医生。再次,对食品的安全研究甚少,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物缺乏监管,对精神读物、网络游戏缺乏监管,在学校旁边的小店、书籍以及那些油榨食品天天在给孩子们吃,对儿童身心造成多大危害,有人过问吗?人类在治病防疾方面,还远逊于细菌,病毒,还战胜不了死亡。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下,我国的医疗事业一定会飞速发展。  

(6)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  

习总书记在谈中国梦时说,中国梦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同样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就需要各国要有一个全球价值观,即: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所以建立世界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必然。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进一步认识的前提。  

首先,铲除殖民主义思想,自全球航海通道开通后,人类便有了殖民思想,用暴力征服弱小落后民族,来获得财富,到20世纪末,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殖民主义思想已经走到了历史尽头。但是,要消除人们头脑中的殖民思想仍然需要努力。  

其次,放下“世界大战”思想,既往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从氏族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类的战争也将走到尽头,预示着人类将进入和平年代。是人类的武器发展制止了战争,毁灭性的武器,将使战争没有赢家。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学说将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积极的意义。在当下社会中使用暴力革命手段促进历史进步已缺乏现实性。应该看到战争对人类建立起来的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会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战争会使成百万人瞬间死亡。人类完全可以用理智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争端。  

再次,我们应该深刻了解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知哓文革做法错误所在。  

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毛泽东一再教导反官僚主义。因为中国是一个官国,官国遗产与特权思想会遗传下来。早在1945年毛泽东提出以民主新路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率。1949年提出“进京赶考”深化这一思想。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回忆牺牲的同志,他说: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今天的政权,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有,甚至比较严重。假公济私、报喜不报忧,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官等。担心高级干部会出修正主义、国家有危险。提出井冈山精神不能丢。一个新生政权,毛泽东心系苍生,捍卫人民主权,痛恨官僚,怕国家机器成为脱离社会的机关。因此,毛泽东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与“官国”传统决裂的人。  

毛泽东发动文革,这是人生中必须做的大事。谁都拦不住。这是历史和现实所提供的客观实在,在他头脑中思考与决定。他通晓古今,明末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但起义军被胜利冲昏头脑,未能巩固政权,导致大顺灭亡。清朝末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揭竿而起,攻克南京后,建号太平天国。而后起义军内讧日渐,最终失败。这说明: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再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共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并使兄弟党陷于被动,使国际共产主义产生分裂,导致中共论战。而西文政客在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中,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二代、第三代身上。在中共高层,对于如何发展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同样产生了不同看法,综合历史和时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中央已出现修正主义,他要用文化大革命消除这些隐患,提出“斗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林彪事件后,又提出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林彪出事后,在接班人问题上,在“四人帮”问题上,与“文革”运动初衷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我国长达十年的内乱,在毛泽东一生中,文革是一个重大事件,应当肯定毛泽东为捍卫人民主权、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的探索精神和思想,至今仍着重要意义。而以革命的形式,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思路,放弃中央集体领导、个人专断、直接发动群众起来造反,使各级党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造成大批干部、大批知识分子、大批文艺演员遭到体罚和迫害,这些做法是错误的。从道理上讲新中国成立不久,新生政权应当巩固,如果搞“窝里斗”只能说乱了自己,而且再次丧失民族的“精气神”。但是政治有时不按常理,也没有法可依的。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  

当动荡的岁月经历以后,当一代人又成熟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已经进入到新时代,前后两个时代相比较,我们才知道“新时代”这三个字有多大的含金量和政治涵意。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血战湘江”、“血战台儿庄”、“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运动”、“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场境,也自觉地感受到我们还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肩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任务。  

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不会当上世界霸主(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中国是文明古国),但中国如果忘记民族复兴的大业、忽略自己有“世界和平使者”的光荣使命,那么,欧美日的强权政治就会抬头,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历史地位就会丧失,中华民族很可能成为欧美日的附庸。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发展历史轨迹决定着中国只有改变世界格局,以军事实力为盾,以维护世界和平,帮助弱小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为任。用“文明世界”和谐理念开创未来,用文化强国改变世界文化形态,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崛起壮大。  

可以相信,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到21世纪中叶可以实现,在21世纪内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初步建成。人类将把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作为主课。到那时,人类将用理性代替兽性,善良代替邪恶,文明代替粗野。把中国的汉语和汉文作为全球主要交流工具,人类将有极大的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将成为学习型政党并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人们抛弃金钱拜物教和权力拜物教。所有的公务员、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工程师、技术工人不再把职业作为谋生手段,也不会为了一套房子而拼命干活。而把自己的岗位作为承担人类进步的神圣职业和职责。职业之间的分野将淡化。并随着社会需要而流动而努力。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隔阂将会消除。中国人可以竞选美国总统,也可以当日本首相。到那时国与国之间国界也会弱化,而取而代之的将是跨国的经济组织、跨国的公司、跨国的管理机构和跨国的婚姻。人类的运动事业和健身事业将会大发展,人类的健康和寿命将会提高。人类的航天事业将会加速发展,开发宇宙的步伐会加快。人类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必将成为宇宙的精灵。到那时,泰伯、仲雍的至德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会发扬光大。到那时,整个地球将是一个红彤彤的世界,一个文明的世界,一个光明的世界。正如恩格斯所说:“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语)。  

儒青  

2018年12月24日初稿  

2019年1月9日修改  

附:名词解释  

1、公亶父——轩辕黄帝第16世孙,上古周部落领袖,周祖后稷12世孙。公亶父生活在商朝,是周人发展史上承上启下关键人物。他远见卓识、勤于农事、访疾问苦,著名的贤王,他是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周王朝的奠基人,称周太王。  

2、夷、戎、蛮、狄——先泰以前尚未被“王化”的地区,未形成稳定的国家。四方地区称之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3、中国——商周时期,有京师和天子直接管辖统治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因其处在四周许多小国之中。  

4、华夏——禹的儿子启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称夏朝,其居民称夏族,亦称“华族”,华夏族有广大而美丽之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据“现代的人类学”研究证明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  

5、汉族——秦始皇建立起秦帝国(郡县制),但很快被汉帝国所替代,因此当时百姓自称汉族人、汉人。汉族,华夏族的祖先是黄帝和炎帝,因此,中国人又称“炎黄子孙”。汉族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据复旦大学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由北往南迁移,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6、四夷——华夏族有文化(礼乐制度)优势和优越感,对其四方尚未开化(靠狩猎生活)的人称之为“野蛮人”或“四夷”。夷指身上带弓之人。  

7、荆蛮族——荆蛮族亦称东夷南蛮南人,是古代中原楚越国人对中原以外尚未在皇权掌控之中人的称呼。有粗野、凶恶、不开化之意,带有贬义。  

8、井田制——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出现于商朝到西周已发展很成熟,春秋以后由于农具和牛耕技术,井田制开始瓦解。西周时期土地分隔为方块似井字状。土地以公有为名,实际归天子和贵族所有。周王把井田分配给领主,再让领主给庶民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公田的粮食作为百官俸禄。并有继承权,受封者还要向天子承担义务,交纳贡赋。井田制形似公有,实际上庶民和奴隶没有土地。另外。“国人”(城市人口)一般为统治者同族劳动动者作为普通劳动者分得土地,不负担税赋,但需负担军赋和兵役。国人有受教权利,要参加军事训练,遇到战争常被征调去打仗。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录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2、常熟乡土教材(初中级)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编  

3、江南文化新探中共常熟市委、常熟市人民政府  

4、常熟文物胜迹古吴轩出版社周公太编著  

5、常熟历史名人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  

7、社会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  

9、中国古代思想史杨荣国著  

10、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简史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马小红主编  

11、迎接新科技术革命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2、中国哲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孙叔平著  

13、苏州博物馆官网  

14、常熟博物馆官网


版权声明

我们的宗旨是: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延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发邮件至redyac@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3.本站内容凡标注来源“红色延安网”与加“红色延安网”水印的文章都属于原创内容,否则均为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4.欢迎各媒体单位转载正常范围使用,转载时务必注明“稿件来源:红色延安网”与作者,否则“红色延安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关于我们 | 领导关怀 | 支持单位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视鼎元传媒设计研发 Copyright © 2016 ChinaTV DingYuan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20710号-2    服务邮箱:redyac@163.com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号